9月19日上午,我院在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暑期工程实践教师汇报交流会。四位赴企业参与工程实践的一线教师登台发言,分享了他们在暑期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。学院领导、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会聆听,现场气氛热烈。
本次暑期工程实践是学院推动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。四位教师分别深入跨境电商、家居建材、环保低碳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一线,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锻炼。
第一位汇报的是周金华老师。她进入一家知名家居建材企业,深入调研了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。在实践中,她重点参与了企业供应链优化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、大数据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。周老师结合其主讲的《运筹学》《管理研究方法论》课程表示,这次实践让她对家居行业“新零售”模式有了深刻理解,收集了大量关于客户画像分析、精准营销策略的一手案例,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素材。

接着,李雷老师汇报了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实践心得。他的实践重点围绕“跨境电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”展开,深入调研了从国内集货、海外仓布局到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的全链路运营。李老师表示,这次实践极大地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缺乏真实场景的短板。他计划将实践中遇到的关于库存优化、物流成本控制、本土化服务等真实挑战作为案例,融入《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》这门课程的教学中,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第三位发言的常建新老师也深入一家跨境电商企业。他从平台运营、海外营销到物流履约,跟踪了跨境电商的全流程。他重点分享了数字营销策略、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全球供应链协同中的真实挑战,这些内容将极大地丰富其《国际贸易学》和《国际市场营销》课程的教学素材。

最后,毛舒欣讲师汇报了其在某环保低碳科技企业的实践经历。她的实践聚焦“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理念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”,深入参与了企业的碳足迹核算、绿色供应链构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等工作。毛老师表示,这次实践让她对“双碳”目标下的企业转型路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她计划将实践中获得的绿色管理、循环经济等案例融入《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》的课程教学,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感。

四位老师的汇报内容充实、见解独到,不仅展现了经管教师积极投身实践、追求真知的专业精神,更体现了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需求、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的坚定决心。
汇报结束后,学院副院长石乘齐教授做了总结发言。她首先对四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分享表示感谢,并高度肯定了暑期工程实践活动的显著成效。她强调,推动教师深入业界实践是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一环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实践长效机制,拓展更多优质实践基地,鼓励更多教师“走出去”,将最鲜活的产业实践“带回来”,反哺教学与科研,最终培养出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管人才。
本次汇报会为全院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,有效激发了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、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,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